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優質教育百位創作家齊聚一堂- 第十八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隆重登場

  • 發布單位:文化觀光處

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   111.11.05

  雲林縣政府11月5日下午於北港文化中心舉辦第十八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,星光大道現場雖飄下濛濛細雨,仍未澆熄觀禮者的熱情,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、縣政總顧問張清良、前縣長許文志、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以及多位藝文界人士到場參與盛會,恭賀百名獲獎的創作者,共同見證雲林文化藝術的成長茁壯。

11/5 第十八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隆重登場11/5 第十八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隆重登場

   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表示,偉大的城市必定具有濃濃的文化底蘊,本次8位貢獻獎得獎者,帶領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夠認識雲林、發現雲林的美。文觀處處長陳璧君也指出,雲林有許多優秀的藝術家,雲林文化藝術獎就是一個展演的舞台,縣府三年多來致力以三金的規格來打造頒獎典禮,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夠看見藝術家們的努力,找出雲林人的自信。

    今年的貢獻獎得主為竹笛演奏家陳中申、歌仔戲樂師林竹岸、布袋戲藝師廖文和、書法家阮威旭、藝術家楊柏林、中研院士李豐楙、文學家林雙不以及文史工作者紀仁智。陳中申老師是林內鄉人,10歲開始自學笛子,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及台南藝術大學國樂系教授,擅長將傳統、本土與當代元素相互融合,演奏、作曲、指揮、教學,甚至樂器改良樣樣精通,演奏及音樂專輯更獲得五燈獎、金鼎獎、金曲獎等多次肯定,2019年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,現任臺灣笛簫協會理事長,以推廣笛簫音樂為宗旨,對於台灣笛簫教育深具貢獻。

 

  林竹岸樂師是元長鄉人,1936年生,自幼對音樂極有天份,因深受戲曲後場工作吸引,15歲即加入劇團,藝齡逾70年,精通各種樂器、多種曲調與不同韻味的演奏技巧,是歌仔戲界重要的樂師,也是台灣歌仔戲發展與變遷的見證者。1970 年自組「民權歌劇團」經營至今,2010 年獲頒「臺北縣傳統藝術藝師獎」,2018年被登錄為文化部「重要民族藝術藝師歌仔戲後場音樂」項目保存者,可謂是國寶級人物。

 

  廖文和藝師是二崙鄉人,自小喜愛布袋戲,17歲時開始獨立演出,自創大勇俠戲齣。1976年成立「廖文和布袋戲團」,多次入選文化部(文建會)國家傑出團隊,並傳承詔安客家文化及詔安客語演出,一人可變化二十多種人物聲音,首創大場面布袋戲演出,曾受邀至美國、加拿大、澳門、福建泉州、法國、比利時、盧森堡、德國等地交流表演,2009年榮獲首屆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-國際木偶評委會」三大金獎、2021年獲頒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等獲獎無數,享譽國際。

 

  阮威旭老師1950年生於古坑鄉,曾任斗六高中國文、書法教師,退休後更致力於書法創作,書齡30餘年,整體風格流暢典雅、灑脫自然。為雲林縣書法學會的創會理事長,雲林縣濁水溪書畫學會榮譽理事長,更長期擔任雲林縣社區大學書法講師、環球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,傳承書法藝術,教導學生無數,在地方推廣書法教育不遺餘力,也是地方書壇的重量級人物,獲獎實至名歸。

 

  楊柏林1954年出生於口湖鄉,從小立志要成為藝術家,非學院背景出身,擅長雕塑、繪畫、建築設計、公共景觀及裝置藝術,是當代著名藝術家。現為山石山象國際藝術總監、臺灣亞細亞現代雕刻家協會理事長,近年從事公共藝術創作,作品屢獲各界肯定,2021年受邀為虎尾鎮圓環打造新門面,採用布袋戲元素,利用不鏽鋼材料,以手工切割、鏤空創作,耗時超過半年打造一座六米高的素還真鋼雕,成為虎尾新地標。

     

  李豐楙院士1947年出生於口湖鄉,在民間信仰興盛的環境下,從小耳濡目染,開啟了對道教的喜愛,上了大學後,一邊唸中文系、一邊持續道教研究,為了讓研究更徹底,拜師並通過考驗,當起道士,曾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、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、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。專長為道教文學、中國道教思想、台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,他是全國第一位博士級道士,也是中研院首位「道士」院士。

    

  林雙不作家1950年出生於東勢鄉,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投稿,13歲時即以筆名「碧竹」發表新詩、散文、小說。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後,曾在員林高中、台中中興大學等校任教17年,曾任屏東縣政府新聞室主任、屏東縣教育局局長等職務。其作品風格多變,含抒情散文及批判小說,是國內有原則、重思想的文學工作者之一。曾獲文復會金筆獎、聯合報小說獎、吳濁流文學獎、賴和文學獎等多種獎項。

      

  紀仁智為北港朝天宮文化組長,為北港地區長期推動藝文產業發展、文資保存的關鍵人物,2021年為配合防疫三級警戒,朝天宮不開放信眾入廟參拜,利用疫情期間,錄製線上導覽,針對各種寺廟相關文物(包括歷代木雕、百年進香旗、南北管服飾及樂器、古神像、古老陣頭神轎等)進行詳盡的文物解說,讓民眾於世界各地都能盡覽古文物之美,並於2021年獲第一屆文化部文協獎章,無私奉獻精神,實為典範。

    

  今年藉此盛會緬懷已故郭清江校長,郭校長在雲林縣教育界頗負盛名,曾任虎尾國中校長、斗南高中校長及縣府教育局長,生前熱心地方公益活動,對偶戲也相當有研究,長年擔任國際偶戲節評審,更擔任雲林地檢署榮譽觀護人及雲林監獄教誨師,在教育、藝術、文化領域受各界所推崇,今天特別頒發感謝狀給郭校長,由女兒郭藺慧代領。

    

徵選部分,文學獎短篇小說類首獎王席綸,作品〈倖存者〉,描寫校園霸凌生動,刻劃人物真實,哀傷而優美,作者具有一種關照力,投射個人的情感,是一篇很有時空感的成長小說;報導文學類首獎林文彬,作品〈百年告別〉是一篇可讀性極好的人物報導,經由一個家族勾勒出雲林海墘厝的過往,彷彿庶民百年孤寂,細節鋪呈有經過安排,具有一種在地生命力。

      

表演藝術獎頒獎表演藝術獎頒獎

  舞蹈類首獎飛雲舞蹈劇場,是舞蹈類常勝軍,作品〈The World is changin〉在總監鄭素女老師帶領下,舞者們充分展現出自己內心世界的肢體語彙,空間及層次運用得宜,情感表達流暢,舞者們都能將自己的角色掌握到位,默契良好;戲劇類首獎五隆園掌中劇團,作品〈國際流氓一生傳〉展演紀錄豐富,推廣布袋戲文化傳習頗積極,口白五音清晰,聲情優美流利,劇情跌宕起伏,戲偶扮相優美,舞台演出效果佳。

    

  美術獎水墨類首獎得主林菊珍,連續三屆獲得首獎,作品〈水漾掠影〉以卓越的表現技法,平穩的構圖,捕捉四時的變化、細膩的漬染,層層堆疊表現出不失清靈剔透的水光晃動之美,題材雖屬樸實無華,未有驚人之處,但綜合整體仍是最為傑出的佳作;書法類首獎得主許志芳,作品<龔自珍雜詩>作品以行草篆隸等多體綜合表現,筆法跌宕多姿,仍能整體協調,於多體綜合展現實在是難得的挑戰。作者別出心裁、古法不失,他人所無,頗有令人驚異之感;西畫類首獎得主巫靜盈,作品<蓮の曲>多元交融的元素,類水墨工筆之趣,卻也能脫離傳統構築形式,細膩表現中也不失大膽的實驗行為,作品頗具閱讀性;工藝類首獎得主關有仁,連續二屆獲得首獎,作品<自由與枷鎖>以木質作為創作媒材的表現中,除了展現與專業雕刻技藝外,也帶入了敘事性的內容,並結合表面繪畫式的處理手法,符合台灣新世代創作者的特質,讓人有咀嚼的空間;攝影類首獎得主張朝勛,作品〈五分車〉在影像構成、影調分布、空間時間感等影像美學各條件,皆有優異表現,首獎在優勢鏡位的選擇上取得先機。而這張作品下方的布袋戲臺,看似在一個不合理的位置,讓觀者明顯感受到「擺拍攝影」的的況味,是該作品表現特殊趣味之處。

    

  今年藉此盛會特別頒發111年雲林縣作家作品集得主,獲選新詩作品《林囡仔你要回來了嗎?全縣走踏多語言詩集》作者林益彰、兒童文學類《加油!二號龍舟》,作者陳啟淦,獲選作品將由本府文化觀光處出版並致贈稿酬新臺幣1萬元整。

   

績優文化志工績優文化志工
 

  另表揚本縣文化志工賴文賢先生獲得文化部第29屆「全國績優文化志工」個人金質獎,李壽雄先生獲個人銅質獎,蔡美玲女士獲得第21屆志願服務獎章二等志願服務獎章,在文化領域連續服務,經年不輟,且樂於服務的精神,實屬難得。

    

  美術獎各類前三名及優選作品10月27日至11月27日文化觀光處展覽館1樓展出,12月10日至11月21日移往北港文化中心一樓展示室展出;邀請展及入選作品於11月30日至12月20日在文化觀光處展覽館2樓展出,12月24日至112年1月4日移往北港文化中心一樓展示室展出,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。得獎作品則由縣府出版雲林文化藝術獎專輯,記錄各類組優秀作品,可供日後珍藏及閱覽,期望鼓勵更多創作者參賽。